病毒性肝炎病人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和庚型肝炎。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周身不适、厌食、恶心、腹胀,部分病人有皮肤、巩膜黄染。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季节、密切接触史、输血、感染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疾病特点】
1、病毒性肝炎多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乙类传染病,相对病程较长,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率高,其预后除与病人对药物的治疗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外,还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有直接关系。
2、病毒性肝炎治疗主要为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合理饮食。重症肝炎可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等新技术治疗。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
1、休息与睡眠指导 说明休息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全身及肝脏的分解代谢,对促进康复和防止病情恶化甚为重要。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和重症肝炎病人,除洗漱、饮食、大小便外,需绝对卧床休息。待自觉症状减轻、肝功能恢复,可放宽活动度,允许室内活动,1个月内限制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慢性肝炎病人原则为动静结合,湿度运动,以不疲劳为宜,保证足够睡眠。睡眠不佳可指导增进睡眠的方法,为创造睡眠环境,使病房安静、避光,用热水洗脚,听轻音乐,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镇静安眠药。
2、消毒隔离指导 告知病毒性肝炎分为6型,甲型、戊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丙型为血液传播。详细介绍病区的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划分和常用的消毒方法。要求餐前洗手、便后要洗手,告知陪护人员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时要戴一次性手套,处理后应认真洗手。与病人实行分餐,分饮,急性期避免亲密接触。
3、饮食指导 急性肝炎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告知可选择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1~1.5g(kg.d),以牛奶、鱼类、瘦肉、豆类为佳。慢性肝炎应以低盐、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为主,品种多样化,每餐不宜过饱。重型肝炎及出现肝性脑病症状的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指导少食多餐,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西瓜、橙子、苹果等)和蔬菜。不食油炸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告知禁食生、冷、硬、带骨、带刺食物,避免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强调必须禁止饮酒,因为酒精需在肝脏代谢,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加重肝脏负担。
4、用药指导 告知勿滥用药,避免造成不良后果。服保肝降酶药如甘利欣、联苯双酯时,必须严格按医嘱服用,不能随意停药,避免引起丙氨酸转氨酶(ALT)反跳升高,使病情反复。用抗病毒药治疗前应说明药物的副作用,如注射干扰素会引起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使用利尿药时,嘱准确记录24H尿量和使用利尿药前后的尿量,便于医生判断利尿药的效果及液体入量,防止大量利尿出现脱水。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如出现疲乏无力、腹胀,及时通知医生。
5心理指导 病毒性肝炎病程相对较长,病情易反复,加之有传染性,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可通过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使其认识所患疾病的特点、传播途径,掌握控制病情、防止复发的方法,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二)出院健康教育
1、家庭护理指导 告知急性肝炎可彻底治愈,出院1~3月后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饮食应防止营养过剩,一年内不饮酒。慢性肝炎告知稳定的情绪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应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生活要规律,不熬夜,少吸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性生活适度。出院1~2个月后,病情稳定可恢复工作。根据肝功能情况和自我感觉,控制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告知不吃生、冷、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木耳、蘑菇等菌类食物。保持适度的运动,运动可增加体质,增加食欲、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利于肝脏的脂肪代谢,减少脂肪的发生。
2、用药指导 出院后需要用药者告知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不宜随意更改药品种类、服药方法,同时观察服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咨询,不要听信广告自行用药或乱用偏方、补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损害。
3、复诊指导 告知出院后15~30d要复查一次肝功能,视肝功能情况逐渐延长复查时间,必要时做“B超”动态观察肝脏形态。对害怕检查或以其他理由不查着,说明定期复查的意义,使之积极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