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作为一种致死率几乎100%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但幸运的是,它是一种完全可以通过规范处置预防的疾病。今天,就带大家搞懂被动物抓伤、咬伤后,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远离风险。 一、先搞懂:哪些情况需要警惕? 并非只有被狗咬伤才会得狂犬病。狂犬病的病原体(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中,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需要立即处理的“高风险场景”包括: - 被狗、猫(尤其是流浪或未接种疫苗的)抓伤、咬伤,皮肤出现破损、出血; - 被蝙蝠、狐狸、狼等野生动物抓伤、咬伤(此类动物携带病毒风险更高); - 即使伤口看起来不深,只要有皮肤破损、渗血或唾液接触黏膜(如舔到未愈合的伤口、眼睛等),都可能有感染风险。 而被动物舔舐完整皮肤、未造成任何破损时,无需过度恐慌,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二、关键!被咬伤后,3个“救命步骤”要快、要规范 狂犬病预防的核心是“暴露后及时处置”,每一步都不能少、不能错,尤其是前两步,黄金时间在24小时内(越早越好,超过24小时也建议尽快处理)。 步骤1:立即冲洗消毒伤口(最容易被忽视的“第一步”) 被抓伤、咬伤后,不要先慌着去医院,第一时间就地处理伤口!这一步能大大降低病毒侵入的浓度。 - 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和消毒剂交替彻底冲洗伤口约15分钟; - 冲洗后,用稀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伤口; - 注意:不要用嘴吸吮伤口,也不要随意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以免延误处理或引发感染。 步骤2:尽快到正规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 无论伤口大小,只要有皮肤破损,都需到正规医院的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 - 疫苗接种通常采用“5针法”(第0、3、7、14、28天各接种1剂)或“2-1-1”四针法(第0天接种2剂,第7、21天各接种1剂),需严格按医嘱完成全程接种,不可中途放弃; - 即使动物看起来健康,也不能替代疫苗接种。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可能在发病前几天就具有传染性,外表无法判断。 步骤3:Ⅲ级暴露者,需加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根据伤口严重程度,狂犬病暴露分为I、II、III级,其中Ⅲ级暴露属于“高风险暴露”,除了接种疫苗,还必须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Ⅲ级暴露包括:伤口出血、多处咬伤、头面部等神经丰富部位的咬伤或抓伤、被蝙蝠咬伤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直接中和伤口局部的病毒,为疫苗产生抗体争取时间,是Ⅲ级暴露预防的“关键一环”,切勿因担心疼痛而拒绝使用。 三、这些误区,可能耽误救命! 1. “家养宠物很干净,咬了没事”:错!即使是家养猫狗,若未按规定接种疫苗,仍有携带病毒的可能,被咬伤后必须规范处理; 2. “伤口小,不用打疫苗”:错!狂犬病毒通过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哪怕是小划痕,只要皮肤破了,就有感染风险。 3. “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 错!疫苗要全程打完才有效,中途停针会导致抗体不够;Ⅲ级暴露者没打免疫球蛋白,仍有发病风险。 狂犬病虽“凶险”,但只要记住“冲伤口→打疫苗→必要时用免疫球蛋白”这三步,就能有效阻断病毒。世界狂犬病日的意义,不是让大家恐慌,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预防知识——不忽视小伤口,不相信偏方,规范处置,就是对生命最好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