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老年人群体。他们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渴望健康、权益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以销售“养老产品”、代办“养老保险”、提供“养老服务”、宣称“以房养老”、组织“养老旅游”等名义进行诈骗,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那么,针对老年人的骗局通常有哪些形式?不法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诈骗的?老年人要如何警惕和防范此类诈骗套路?如何提高防骗能力?中国经济网汇总了近期公检法披露的典型案例,按照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以案说法,深入剖析诈骗手法,守护最美“夕阳红”。 本期咱们来一起识破保健品类养老诈骗套路。 近几年,卫生健康领域涉老诈骗屡有发生。一些经营者把准老年人大多有基础性疾病,重视生命健康的心理,“黑诊所”“假义诊”“假白大褂”打着“祖传秘方”“神秘配方”“包治百病”的幌子,使用“长寿”“黄金”等词汇渲染产品功效,误导老年消费者购买产品,诈骗老年人钱财,危害老年人健康。 案例四:伪装成“名医”“教授”夸大疗效推销药品 河南省政法委近日在中原盾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河南郑州警方摧毁一针对老年人进行网络诈骗团伙。 “我被骗了!我在网上购买了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我本来是轻度脑病,可以自己走路,但吃了两个疗程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现在站都站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接到群众电话求助,求助人是80多岁的田某。 经初查,民警发现,田某从未与销售方见过面,问诊、推销、付款等都是通过电话咨询,在网上完成购买手续后,由快递公司发货。民警通过田某提供的快递信息、电话等,分析调查后发现,药品寄出地址是虚假地址,固定电话的装机地址也人去楼空。民警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位于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公司院内的郑州某商贸有限公司。 6月9日,郑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副局长耿现庭带领专案组民警迅速出击,将郑州某商贸有限公司23名员工成功抓获,现场查获笔记本电脑、账本、话术单、银行卡、药品等相关涉案物品。 民警经讯问发现,该诈骗团伙经过伪装,针对老年人群体精准实施诈骗活动。该团伙在新媒体等平台投放广告,广告中经过所谓的“专家”“教授”的专业讲解和“被治愈患者”的“真实感受”来夸大药品疗效,一旦有人“心动”拨打购买电话,销售员便会采用固定话术进一步宣传夸大药品疗效,谎称药品可以有效治疗脑梗、偏瘫等脑血管疾病,通过花言巧语来取得老年患者群体信任,再以高于进价10倍以上的价格将药品出售。 经查,该案被害人涉及全国各地1970人,涉案金额460余万元。目前,2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
|